六大成本刚性增长倒逼企业加快转型

文章来源:      发布时间:2015年04月03日

    监事会第一办事处以企业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题的专项检查,已经完成了本钢、机场、建工、辽展等企业的专项研究报告,得到委领导的肯定,引起企业的重视。本报告是基于成本的视角,研究企业遇到的共性问题,为系列报告之五。

2012年,是实施“十二五”规划承上启下的重要一年,也是国有企业发展的关键“转型年”。在对企业监督检查过程中,我们强烈地感到:目前企业发展面临的国内外环境更加复杂,不稳定性和不确定性因素上升,市场压力和成本压力并存,特别是成本的刚性增长给企业带来的冲击更大,倒逼机制已初步显现,迫使企业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否则,企业很难持续发展下去。展望2012年甚至更远的未来,高成本或将是一种常态,转方式是一场必将经历的战斗洗礼。

一、外部环境:六大成本刚性增长

目前成本增长主要体现在六个方面:即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财务成本、资源成本、环境成本和社会责任成本。

1.原材料成本居高不下。因为原材料成本在生产型企业成本中比重较大,所以原材料价格上涨对企业影响最大。本钢2011年1-9月实现利润7.14亿元,同比减少30%;主要原因是受主要原材料焦煤、矿粉、废钢等价格上涨的影响,使成本上升72.66亿元。辽宁建工集团的工程项目受材料费增长的影响更加明显,从下表清晰地可见,近三年材料费的变化情况。 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
2009年

2010年

环比增幅

2011年

环比增幅

备注

1.钢材

3800

4150

9.21%

5200

25.30%

元/吨

2.混凝土

310

325

4.83%

392

20.61%

元/M3

3.砂子

55

68

23.63%

87

27.94%

元/M3

4.水泥

389

390

0.25%

473

21.28%

元/吨

5.空心砌块

200

210

5.00%

220

4.76%

元/M3

2.人工成本逐年增加。“十二五”规划提出要努力提高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分配中的比重、提高劳动报酬在初次分配中的比重。为此,我国将迎来劳动力成本较快上升期。除工资增长外,劳动力成本还包括企业缴纳的员工养老、医疗等社会保险金。过去这个部分支付不够、欠账较多,今后将会逐渐增加,人工成本不断增加是符合社会发展的一种常态表现。以辽宁建工集团为例,近三年人工费变化情况如下表所示:

近三年人工费变化变化情况
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单位:元/日

2009年

2010年

环比增幅

2011年

环比增幅

力工

70

100

42.85%

135

35.00%

技工

80

110

37.50%

260

136.36%

木工

130

150

15.38%

260

73.33%

瓦工

90

130

44.44%

220

69.23%

钢筋工

80

120

50.00%

200

66.66%

3.财务成本大幅提高。随着利率市场化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的不断推进,长期以来的融资低成本在“十二五”时期将发生变化。这种变化在2011年已有所显现。本钢集团在省直监管企业当中,银行信用等级是最高的,以前是银行求企业贷款,而且利率全部是下浮的,现在本钢借款利率已进入上升通道,财务成本在逐月逐年增长。见下表:

本钢借款利率增长情况

项目

综合利率

比年初增加

比上月增加

2010.12

2011.08

2011.09

全部贷款

4.6994%

5.1916%

5.3149%

0.6155%

0.0185%

项目贷款

5.7087%

6.1059%

6.1059%

0.3972%

0.0000%

流动贷款

4.4944%

5.0546%

5.2025%

0.7081%

0.0195%

长期贷款

4.7150%

5.0768%

5.0933%

0.3783%

0.0063%

短期贷款

4.6757%

5.2942%

5.4736%

0.7979%

0.0256%

外币贷款

3.2372%

3.7261%

3.8069%

0.5697%

0.0055%

人民币贷款

5.1642%

5.6779%

5.8105%

0.6463%

0.0194%

中票(短融)

3.5567%

4.8996%

4.8996%

1.3429%

0.0000%

贷款+债券

4.4642%

5.1440%

5.2497%

0.7855%

0.0151%

再如辽宁机场集团,截止2011年12月,机场集团银行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为6.6409%,与年初5.7468%相比上升0.8941%。

4.资源成本合理回归。长期以来,国内资源和资源性产品价格偏低,没有充分反映资源稀缺程度。刚刚进行的资源税改革,扩大从价计征范围,并且适当提高税率水平,这对于促进经济结构调整、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是完全必要的,能够有效地发挥价格优化资源配置的积极作用,转变高投入、高耗能、高污染的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。但无疑也会增加企业的相关成本。再从利用国外资源看,随着世界经济复苏,各国对资源的争夺更加激烈,大量利用国外资源不仅难度加大,而且价格更是明显增加。

5.环境成本初步显现。我国环境污染问题日益突出,高消耗、高排放是造成高污染的主要原因。目前企业为治理环境所发生的支出不断增加,破坏生态的代价越来越大。我国环境压力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大,我国环境问题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都突出,我国环境问题的解决比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成本都高。只有不断加大环境治理的投资力度,才能保护好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,不断提高生态文明水平,企业对环境的治理责无旁贷。

6.社会责任成本范围广大。企业越来越多地承担社会责任,企业税收负担比较重,还要交纳各种费用,支付各种捐款,处理各种社会关系的成本也在递增。

以上原材料成本、人工成本、财务成本是传统的成本项目,其增长情况可以从会计数字上反映出来。而资源成本、环境成本、社会责任成本是新的成本内容,会计上还没有单独设立项目进行核算。随着经济的发展,资源、环境、社会责任等问题日益突出,企业对资源的消耗、环境的破坏,以及企业必须承担的社会责任所发生的支出,对企业整体成本水平的影响必将愈来愈大。

二、内部管理:降低成本还有空间

企业成本刚性增长的外部原因是主要的,有市场因素,也有政策的因素,通货膨胀的链式反应,不合理价格的逐步调整,税收政策、产业政策、收入分配政策的变化,这些都是造成成本增长的重要因素。由于市场和政策因素使企业成本增长,但这并不是说企业自身就没有问题,我们在对企业检查中发现,有些企业管理费用过高,有些企业工资水平和结构不合理,有些企业跑冒滴漏严重,总之,企业还有很大降低成本的可能和空间。本钢集团最近采取了一系列降低成本的措施,取得了显著成效,仅控制机关用车费用一项就可节约资金5000多万。在目前环境下,企业应加大成本管理力度,更新观念,强化责任,把成本控制措施落到实处。

1.更新成本管理观念。企业成本管理应由传统成本管理观念向战略成本控制观念发展。从传统成本管理观念看来,节约是降低成本的基本手段。确实,在相关指标不变的情况下,降低成本支出的绝对额,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。然而,成本降低是有条件和限度的,在某些情况下过度压低成本,可能会导致产品质量和企业效益的下降。相反,有时增加成本支出的绝对额,反会相应地增加企业的收益。因此,现代企业成本控制的观念应是:不仅要坚持节约的原则,更要坚持成本效益原则,通过发生成本来实现更大的收益;不仅仅孤立地降低成本,更要注重与企业的竞争战略相配合, 从战略的高度根据企业内外部环境的变化对更广泛的成本实施管理。

2.落实成本管理责任。企业成本管理应由单一的机构管理向全员管理转变。长期以来,企业一直把成本管理作为财会部门或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,广大职工成本意识淡漠,感受不到市场压力,控制成本的积极性无法调动起来。但事实上企业成本的发生与各层次、各部门、各员工的活动密切相关, 他们都应对职责范围内的成本负有管理与控制的责任,企业的成本管理失去诺大的管理群体是难以真正取得成效的。因此, 成本管理不单是成本管理机构的工作, 不只是少数管理人员的职责,企业每名员工都是成本形成的影响者和成本控制的实施者。 

3.拓宽成本管理范围。企业成本管理应由生产领域管理向整个价值链管理拓展。传统的成本管理范围主要是企业内部的生产经营过程,忽视对整个价值链各个环节的成本分析与研究,对于企业外部的价值链更是视而不见。在市场经济环境下, 应该把企业成本管理问题放在整个市场环境中予以全面考虑, 将成本管理视野向前延伸到原材料市场,向后延伸到顾客的使用、维修及处置。成本管理的范围不仅包括生产领域成本的控制,而且包括流通领域成本的控制,还要对研究、开发和设计成本进行控制。

三、根本出路: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

面对成本刚性增长的压力,企业一方面应采取措施加强管理,降低成本,增加盈利;另一方面,则要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,这是企业降本增效的根本出路,也是企业持续快速发展的必然选择。传统的经济发展方式造成材料、资源、资金、人工的巨大浪费,在传统方式下的成本控制措施解决不了深层次的矛盾和问题。

1.转变管控方式,调整层级结构,降低管理成本。企业的管控方式和层级结构对企业的管理成本影响很大。有些企业制定了许多控制费用的办法,但收效甚微,其主要原因在于没有从管控方式和层级结构上进行根本性转变。所以,企业应根据自身的特点对管控方式和层级结构进行整体设计,规范治理结构,压缩管理层级,减少组织机构,提高工作效率,激发体制活力。只有这样,才能使管理费用真正地降下来。

2.转变生产方式,调整产品结构,降低生产成本。产品成本降低到一定阶段后,企业只有通过科技创新,改变产品结构和生产方式,才能不断寻求降低成本的新出路。通过产品研发,淘汰高能耗、高污染、高排放产品,开发高质量、高技术含量、高附加值新产品;通过技术创新,降低原料用量或寻找新的、价格便宜的材料替代原有老的、价格较高的材料;通过工艺设计,提高材料利用率,降低材料的损耗量,提高商品率或一级品率;通过流程再造,提高劳动生产率、设备利用率,以降低单位产品的人工成本与固定成本含量;总之,创新是企业不断降低成本的动力源泉。

3.转变购销方式,调整市场结构,降低物流成本。首先是转变市场营销方式,降低销售成本。着力调整营销模式,开拓营销思路;调整营销网点,整合营销力量;建立营销体系,高效科学配送。其次,转变采购方式,降低采购成本。科学决定经济订货量,合理决定采购项目和采购时间;推进集中采购制,建立统一采购平台;推进直接供货制,逐步取消中间供应商。最后,转变仓储方式,控制仓储成本。应加大对库存的管理力度,科学预算材料需要量和产品销售量,决定库存数量和结构,把存货量和库存金额控制在最佳的范围之内。

4.转变筹资方式,调整资本结构,降低资金成本。筹资方式不同,筹资费用就不同;资本结构不同,资金使用成本就不同;降低资金成本的关键在优化筹资方式和资本结构。企业一方面要拓宽融资渠道,创新筹资方式,用增量改变资本结构,降低筹资费用。另一方面,减少资金占用,加速周转,提高资金运作水平,降低资金使用成本。特别要加大应收账款的催收力度,加速货款回笼,降低存货数量,提高存货周转率。

    5.转变投资方式,调整产业结构,降低运营成本。投资方向决定企业未来的成本效益水平,在不合理的产业结构下实施降本增效的措施难以奏效。从发展角度看,对一个落后产业研究如何降低成本,不如加大投入进入一个新兴产业。加快推进产业结构战略性调整,这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攻方向。要通过兼并重组,有选择地向产业链、价值链上下游延伸,或实施横向联合,提高产业集中度;要推动目前主业转型升级,使企业走上内生增长、创新驱动的轨道;要抓住机遇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,为企业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。(监事会第一办事处  徐欣)

附件下载

版权所有:辽宁省人民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委员会

地址:沈阳市皇姑区北陵大街45-22号      TEL:024-86904155    Fax:024-86892580

中华人民共和国信息产业部 网站备案号:辽ICP备06009551号    办公时间:周一至周五 8:30-17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