辽水集团:柳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进展顺利成效初显
文章来源:辽水集团 发布时间:2021年11月05日
为深入贯彻新发展理念,践行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,充分发挥水资源优势赋能辽宁乡村振兴,去年以来,辽宁省水资源管理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党委创新思维、科学谋划,选择在辽宁西北部地处科尔沁沙地南缘的阜新市彰武县,启动实施了集团首个生态治理项目——柳河生态综合治理项目。
一个好项目成功的背后
蕴藏着诸多“天时地利”的因素支撑。一是符合生态系统治理规律。辽宁中部城市群的沙尘天气主要来源于康法和阜彰地区。石佛寺水库毗邻康法,经多年发展已形成了50平方公里的湿地效应,有效的阻挡了科尔沁沙地南侵及沙尘天气。柳河项目地紧邻内蒙古库伦旗,风速达到每秒10.7米的6级风,彰武风沙1.5小时即可直达沈阳。旱改水项目完成后,至少会形成50平方公里的湿地效应,“以水含沙”将大大提升沈阳地区防风固沙成效,在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中彰显了国企责任担当。二是符合乡村振兴战略国家导向。经济、社会、生态相融合的“三生”效应,是柳河项目设计的“精妙之处”。彰武县土地沙化严重,雨水少十年九旱,老百姓种地基本不挣钱,年景不好还赔钱。旱改水(一期)引闹德海水库水入田,有效破解了生态环境因子限制农业生产发展的困局,帮助当地517家农户平均增收1.8万元。对此,阜新市委、市政府高度重视,多次组织召开专题会议,协调各委(办、局)积极服务保障好柳河项目实施。三是符合集团科学发展需要。创新是发展之源,年初集团就将“创新”作为“水之道”企业文化理念之首,在全体干部职工中大力推广和倡导。柳河项目的成功,为集团探索出一条投身生态治理事业的新发展道路,对进一步拓展集团业务板块,向着“成为创造卓越水价值的一流企业集团”美好愿景不断前进具有着重要的战略意义。为实施柳河项目,集团与彰武县委、县政府协商流转土地6万亩,并在保证水源供给充足前提下,尝试逐步扩大土地流转面积。旱改水后,这些水田指标的销售将创造出可观的经济效益,有效保证了国有资本投资收益。
一个好项目成功的背后
体现的是集团领导班子善于运用系统思维、战略思维、创新思维解决发展问题的远见卓识和主动求变、担当作为的优良作风,体现的是执行团队“坚韧不拔、敢为人先”的辽水人精神。一是精心做好顶层设计。柳河项目作为集团迈向生态开发领域的第一步,投资大、涉及面广、综合效益好。这“关键一步”既要迈得好,也要迈得稳。为确保科学立项,早在2020年初,集团就着手开展项目实地踏勘、可行性研究、规划设计等工作;去年7月,在崔枫林副省长助签下,集团与阜新市政府正式签署项目合作协议,让地方政府为项目顺利开展保驾护航;10月,注册成立辽宁水资源生态开发(彰武)有限责任公司,并为公司配备了年富力强的领导班子和项目管理团队。2021年以来,王福林董事长、谷长叶总经理先后多次赴实地进行调查研究,到一线指导工作,保证项目沿着正确的方向稳步推进。二是身先士卒甘于奉献。鉴于项目工期紧张,单新宇同志以身作则、率先垂范,充分发挥公司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,把工地当成自己的家,与大家同吃同住,夜以继日奋战,目标只有一个,就是如期实现通水泡田。期间,有的同志养伤期间仍在默默付出;有的同志到孩子高考前一天才请假回家;有的同志在爱人临产才急三火四赶回沈阳。团队成员们舍小家为大家,打造出了一支吃苦耐劳、善打硬仗的“铁军”,“军长”单新宇同志也因此获得“阜新市优秀共产党员”的光荣称号。三是聚焦问题攻坚克难。为抢抓主管线铺设时间,去年12月20日避让章古台国家自然保护区探槽工程便已开工建设。施工人员在连续多日严寒和强风的恶劣天气条件下,坚持不间断全天施工,开挖量总计11.6万立方米,为后续铺设输水管线创造了条件。为解决施工难题,调度会上群策群力,施工现场科学研判,采取井点降水、钢板桩支护、增设开挖作业面等有效措施,有效克服地质条件复杂、作业面狭窄等难题高强度施工,于今年5月25日实现全线通水目标。
下一步
集团将在实施和总结好柳河项目的基础上,全面调查省内大1型、大2型水库农业用水富余水量储备情况的摸底工作,进一步在省内水源充足、土壤适宜地区大力推广好旱改水项目。